山吴萸,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及毛脉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未成熟的果实。植物吴茱萸,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植物石虎,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植物毛脉吴茱萸,分布于我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之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痛经,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
【中文名称】山吴萸【别名】食茱萸《新修本草》,吴萸《草木便方》,茶辣(广西),漆辣子(陕西),优辣子(贵州、陕西),曲药子(湖北),气辣子(四川)。【性味归经】味辛、苦,性热。入肝、脾、胃经【毒性】小毒【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山吴萸功能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山吴萸主治
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痛经,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山吴萸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止呕,黄连水炒;治疝,盐水炒。山吴萸注意事项
不宜多服久服,无寒湿滞气及阴虚火旺者禁服。山吴萸药理作用
1、抗胃溃疡作用。
2、保肝利胆作用。
3、短暂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4、镇痛作用。
5、降压作用。
6、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
7、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8、延长血栓时间。
9、子宫收缩作用。
10、抑菌和杀虫作用。
山吴萸相关论述
1、《别录》:“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九月九日采。阴干。”
2、《本草经集注》:“《礼记》名藙,而俗中呼为藙子,当是不识藙字似藙字,仍以相传。其根南行、东行者为胜。道家去三尸方,亦用之。”
临床应用
山吴萸临床应用
1、治疗高血压病。
2、治疗口腔炎。
3、治疗婴幼儿腹泻。
4、治疗喉喘鸣。
山吴萸相关配伍
1、治心中寒,心背彻痛,吴茱萸一升,桂心、当归各二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渐加至四十丸。(《圣济总录》茱萸丸)
2、治呕吐涎沫,头痛及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洗)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切)六两,大枣(擘)十二枚。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吴茱萸汤)
3、治蛔心痛,吴茱萸(水浸一宿,焙干炒)半两,鹤虱(微炒)一两半。上为细散。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普济方》吴茱萸散)
4、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吴茱萸(汤浸,焙,妙)、干姜(炮)各一两。甘草(炙)一两半。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吴茱萸汤)
加工炮制
山吴萸采收加工
栽后3年,早熟品种7月上旬,晚熟品种8月上旬,待果实呈茶绿色而心皮未分离时采收,在露水未干前采摘整串果穗,切勿摘断果枝,晒干,用手揉搓,使果柄脱落,扬净。如遇雨天,用微火炕干。山吴萸炮制方法
1、吴茱萸,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果柄、枝梗。
2、制吴茱萸,取净甘草片置锅内,加水(1:5)煎煮两次,去渣,趁热加入吴茱萸拌匀,稍润,候吸尽汁液,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6kg。甘草水制以降低其毒性和燥性,用于治呕吐,头痛,疝痛,痛经,脚气。
3、盐炒吴茱萸,现行,取净吴茱萸于适当容器内,加入盐水拌匀,稍润至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食盐2kg。
4、黄连制吴茱萸,现行,取净黄连片或碎块,置锅内,加入适量水煎汤,捞出黄连渣,投入净吴茱萸,闷润至黄连水吸尽时,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吴茱萸100kg,用黄连12kg。
5、酒炒吴茱萸,现行,取净吴茱萸用黄洒拌匀。闷润酒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为度,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黄酒20kg。
6、醋炒吴茱萸,现行,取净吴茱萸用醋拌匀,闷润至醋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为度,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米醋18kg。
7、姜制吴茱萸,现行,取净吴茱萸用姜汁拌匀,用文火炒干为度。每吴茱萸100kg,用生姜25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制吴茱萸、盐炒吴茱萸、黄连制吴茱萸、酒炒吴茱萸、醋炒吴茱萸、姜制吴茱萸,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药材鉴别
山吴萸药材性状
1、药材性状:果实类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绿黄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有花萼及果柄,被有黄色茸毛。质硬而脆。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以饱满、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
2、饮片性状:吴茱萸参见药材形状。制吴茱萸色泽加深,气味稍淡。盐炒吴茱萸表面焦黑色,色香浓郁,味辛辣,微苦咸。黄连制吴茱萸表面黄褐色,气香,味苦。酒炒吴茱萸裂开,色泽加深,微有酒气。醋炒吴茱萸裂开,表面深褐色,微有醋气。姜制吴茱萸裂开,色泽加深,具有姜气味。
植物学信息
山吴萸植物种属
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及毛脉吴茱萸。山吴萸形态特征
1、吴茱萸,别名臭辣子树(湖北、贵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lOm。树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细小圆形的皮孔;幼枝、叶轴及花轴均被锈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连叶柄长20-40cm;叶柄长4-8cm,小叶柄长2-5mm;小叶5-9,椭圆形至卵形。长5.5-15cm,宽3-7cm,光端骤狭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广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侧脉不明显,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厚纸质或纸质。雌雄异株,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轴粗壮,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的狭小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长约1-2mm,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6mm;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极小的花盘上,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鳞片状,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5,花后增宽成扁圆形,有粗大的腺点,花柱粗短,柱头先端4-5浅裂。果实扁球形,成熟时裂开成5个果瓣,呈蓇葖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腺点,每分果有种子1个,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2、石虎,本变种与正种很相似。区别点为变种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小叶3-11,叶片较狭,长圆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各小叶片相距较疏远,侧脉较明显,全缘,两面密被长柔毛,脉上最密,油腺粗大。花序轴常被淡黄色或无色的长柔毛。成熟果序不及正种密集。种子带蓝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3、毛脉山茱萸,别名波氏吴萸《植物分类学报》,疏毛吴茱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贵州吴茱萸(广西)。与石虎相似。小枝被黄锈色或丝光质的疏长毛。叶轴被长柔毛;小叶5-11。叶形变化较大,长圆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上表面中脉略被疏短毛,下面脉上被短柔毛,侧脉清晰,油腺点小。花期7-8月,果期9-10月。山吴萸分布区域
1、吴茱萸: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2、石虎:布于我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3、毛脉吴茱萸:分布于我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山吴萸生长环境
1、吴茱萸,生于低海拔向阳的疏林下或林缘旷地。2、石虎,生于山坡草丛中。3、毛脉吴茱萸,生于村边路旁、山坡草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