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鳖,中药名。为水鳖科植物水鳖Hydrocharisdubia(Bl.)Backer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用于湿热带下。
【中文名称】水鳖【别名】水白、水苏、芣菜、马尿花、水旋覆、油灼灼、白苹【性味归经】味苦,性寒【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水鳖功能
清热利湿。
水鳖主治
用于湿热带下。
水鳖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2-4g。
水鳖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水鳖相关论述
《滇南本草》:治妇人赤白带。
临床应用
水鳖相关配伍
治妇人红崩、白带:水旋覆为末,每服一钱,水牛肉汤送下。(《滇南本草》)
水鳖附注
《滇南本草》:一名水旋覆,生海中草地边仙人塘,近华浦前。
加工炮制
水鳖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水鳖植物种属
水鳖科植物水鳖。
水鳖形态特征
浮水草本。须根长可达30厘米。匍匐茎发达,节间长3-15厘米,直径约4毫米,顶端生芽,并可产生越冬芽。叶簇生,多漂浮,有时伸出水面;叶片心形或圆形,长4.5-5厘米,宽5-5.5厘米,先端圆,基部心形,全缘,远轴面有蜂窝状贮气组织,并具气孔;叶脉5条,稀7条,中脉明显,与第一对侧生主脉所成夹角呈锐角。雄花序腋生;花序梗长0.5-3.5厘米;佛焰苞2枚,膜质,透明,具红紫色条纹,苞内雄花5-6朵,每次仅1朵开放;花梗长5-6.5厘米;萼片3,离生,长椭圆形,长约6毫米,宽约3毫米,常具红色斑点,尤以先端为多,顶端急尖;花瓣3,黄色,与萼片互生,广倒卵形或圆形,长约1.3厘米,宽约1.7厘米,先端微凹,基部渐狭,近轴面有乳头状凸起;雄蕊12枚,成4轮排列,最内轮3枚退化,最外轮3枚与花瓣生互,基部与第3轮雄蕊联合,第2轮雄蕊与最内轮退化雄蕊基部联合,最外轮与第2轮雄蕊长约3毫米,花药长约1.5毫米,第3轮雄蕊长约3.5毫米,花药较小,花丝近轴面具乳突,退化雄蕊顶端具乳突,基部有毛;花粉圆球形,表面具凸起纹饰;雌佛焰苞小,苞内雌花1朵;花梗长4-8.5厘米;花大,直径约3厘米;萼片3,先端圆,长约11毫米,宽约4毫米,常具红色斑点;花瓣3,白色,基部黄色,广倒卵形至圆形,较雄花花瓣大,长约1.5厘米,宽约1.8厘米,近轴面具乳头状凸起;退化雄蕊6枚,成对并列,与萼片对生;腺体3枚,黄色,肾形,与萼片互生;花柱6,每枚2深裂,长约4毫米,密被腺毛;子房下位,不完全6室。果实浆果状,球形至倒卵形,长0.8-1厘米,直径约7毫米,具数条沟纹。种子多数,椭圆形,顶端渐尖;种皮上有许多毛状凸起。花果期8-10月。
水鳖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水鳖生长环境
生于静水池沼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