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1

黄芩

黄芩,中药名。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C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胎动不安。

黄芩【中文名称】黄芩【拉丁文名】Scutellariae Radix【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药材分类】植物【医保类型】医保(黄芩片、酒黄芩)

功效作用

黄芩功能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芩主治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主入肺经,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用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肺热咳嗽气喘,肺热咳嗽痰多。

3、血热吐衄:本品能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及其他出血证,崩漏。

4、痈肿疮毒:本品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热毒壅滞痔疮热痛。

5、胎动不安:本品具清热安胎之功,用治血热胎动不安,气虚血热胎动不安,肾虚有热胎动不安。

黄芩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芩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

1、维生素C可将黄芩所含苷类分解成为苷元和糖,从而影响疗效,故不宜同用。

2、不宜与洋地黄类强心苷同用,容易发生强心苷中毒。

3、普萘洛尔可以明显抑制黄芩的降压作用,不宜同用。

4、黄芩注射液与青霉素配伍极不稳定,不宜同用。

黄芩注意事项

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芩化学成分

本品含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苯乙酮、棕桐酸、油酸、脯氨酸、苯甲酸、黄芥酶、β-谷甾醇等。

黄芩药理作用

黄芩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芩苷、黄芩苷元对豚鼠离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气喘,均有缓解作用,并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能降低小鼠耳毛细血管通透性;本品还有解热、降压、镇静、保肝、利胆、抑制肠管蠕动、降血脂、抗氧化、调节cAMP水平、抗肿瘤等作用;黄芩水提物对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

黄芩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2、《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3、《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咳,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瘘、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临床应用

黄芩临床应用

1、治湿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者,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治湿热中阻,痞满呕吐,配黄连、干姜、半夏等,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治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配黄连、葛根等,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治湿热黄疸,可配茵陈、栀子。

2、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单用,如清金丸(《丹溪心法》);治肺热咳嗽气喘,配苦杏仁、桑白皮、苏子,如清肺汤(《万病回春》);治肺热咳嗽痰多,配法半夏,如黄芩半夏丸(《袖珍方大全》)。

3、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大黄用,如大黄汤(《圣济总录》);治其他出血证,如配地榆、槐花,用治血热便血;治崩漏,配当归,如子芩丸(《古今医鉴》)。

4、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常与黄连、黄柏、栀子配伍,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治热毒壅滞痔疮热痛,则配黄连、大黄、槐花等。

5、治血热胎动不安,可配生地黄、黄柏等药用,如保阴煎(《景岳全书》);治气虚血热胎动不安,配白术用,如芩术汤(《医学人门》);治肾虚有热胎动不安,配熟地黄、续断、人参等药用,如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黄芩相关配伍

1、黄芩配黄连:二者均为苦寒清热泻火之品,黄芩长于清肺火,黄连善于泻心胃之火、去中焦湿热。二药配用,以泻上、中二焦邪热为见长,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显著。适用于中焦、上焦火热炽盛所致的高热头痛、目赤肿痛、齿龈肿胀、口舌生疮等,及湿热泄泻或痢疾。

2、黄芩配白芍:黄芩具有清热燥湿之功,尤长于清肺火,去大肠湿热;白芍能敛阴液、缓急止痛。二药配用,具有清热止痢、坚阴止痛之功。适用于湿热痢疾。另外,黄芩能泻血分之热而清胎火,泻热而不伤胎;白芍益肝阴而和血。二者合用,共奏泻热而不伤胎、养正而不滞气之功。适用于妇女孕后肝气横逆、脾胃失调、恶阻泄痢等。

3、黄芩配天门冬:黄芩善清泻肺热;天门冬能润燥清肺、滋肾降火。二药配用,清润结合,补泻兼施,清泻肺热作用增强,且天门冬可制黄芩苦燥伤阴之性。适用于肺热阴伤或肺虚燥热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音哑,肺肾阴虚,虚火上冲所致的烦渴引饮、多尿之上消证,肺痈后期,正气已伤而余邪未清者。

4、黄芩配厚朴: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厚朴能燥湿散满以运脾,行气导滞而除胀。二药配用,一温一寒,辛开苦降,既清热化湿,又理气除胀,使湿除火降,气机行调。适用于脾胃湿热之脘腹痞闷胀满,苔垢黄腻。

5、黄芩配木香:黄芩既善清肺火,又长于去大肠之湿热;木香能醒脾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二药配用,能泻湿热,理胃肠。适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之证。

6、黄芩配桑白皮:黄芩以清泻肺热见长;桑白皮具有清肺消痰、降气平喘之功。二药配用,清肺泻热之力明显增强,共奏泻肺、平喘、止咳之功。适用于肺热壅盛之喘咳。

7、黄芩配砂仁:黄芩能清胞中之热而不伤胎气;砂仁能顺气安胎。二药配用,既可安胎,又有清热顺气之功。适用于胎热上冲、气机不调之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黄芩鉴别用药

生黄芩、蒸黄芩、煮黄芩、冷浸黄芩、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黄芩为常用中药,入药除生品外,还有蒸黄芩、煮黄芩、冷浸黄芩、酒黄芩、黄芩炭等多种炮制品,其中以酒黄芩最为常用。生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力强,多用于热入气分,湿热黄疸,乳痈发背。蒸黄芩或煮黄芩的目的在于使酶灭活,保存有效成分,又可软化药材,便于切片。酒黄芩可入血分,药借酒势而上升,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能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损伤脾阳而致腹痛。黄芩炭以清热止血为主,用于血热妄行之崩漏下血、吐血衄血。

黄芩相关药品

甘露消毒丸、清肺抑火丸、清咽利膈丸、复方黄芩片、芩连片。

黄芩相关方剂

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凉膈散(《和剂局方》)。

黄芩药膳食疗

1、薏仁黄芩酒:

(1)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治脚气,四肢拘急,风毒疼痛,项背强直,言语蹇涩。

(2)原材料:薏苡仁50克,羚羊角屑10克,防风30克,升麻20克,秦艽20克,黄芩20克,地骨皮15克,枳壳15克,羌活20克,牛膝50克,五加皮30克,独活20克,牛蒡子20克,肉桂20克,生地50克,白酒2.5升。

(3)做法:以上15味药均冲洗干净,共捣相末,用白纱布袋包裹住,将袋扎紧。置于净器中,入白酒浸泡,封口。置阴凉干燥处7日后开取,过滤去渣备用。

(4)用法:每于食前,随量温饮。

2、黄芩猪肺汤:

(1)功效: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2)原材科:酒黄芩15克,苏子6克,生姜10克,猪肺500克,食盐、大蒜、葱段、酱油、味精各适量。

(3)做法:将猪肺洗净,放入沸水中汆去血水。切成块备用。酒黄芩苏子,生姜用布包好,一同放入砂锅中炖煮,至熟烂后,加入调味料即成。

(4)用法:佐餐食用。

3、黄芩清肺饮:

(1)功效:清肺热、行郁滞。可治疗由内热引起的痤疮。

(2)原材科: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3)做法:将所有药材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至没过所有药材,开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续煮30分钟左右即可。

(4)用法:每次1小碗,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1个星期。

加工炮制

黄芩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泥沙,晒半干后撞去粗皮,干燥。

黄芩炮制方法

1、黄芩: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min,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30min,取出,切薄片,干燥(忌曝晒)。

2、炒黄芩:取黄芩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放凉。

3、黄芩炭:取黄芩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黄芩炭多用于止血。

4、酒黄芩:取黄芩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时,取出放凉。酒黄芩清上焦热。

5、姜黄芩:取黄芩片用姜汁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姜黄芩可去痰火,治泻痢。

6、蜜黄芩:将蜜熔化过滤,再加热至起泡,加入黄芩片炒至微黄色。或再喷水,搅至水干时,再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晾干。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酒黄芩,密闭。

药材鉴别

黄芩鉴别

1、本品粉末黄色。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长60-250μ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壁较厚或甚厚。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木纤维多碎断,直径约12μm,有稀疏斜纹孔。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脐点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甲醇(3:1)的混合溶液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芩苷对照品、黄芩素对照品、汉黄芩素对照品,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1mg、0.5mg、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及上述三种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0:3:1:2)为展开剂,预饱和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应的位置上,显三个相同的暗色斑点。

黄芩药材性状

根呈圆锥形,多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称枯芩。气微、味苦。

黄芩饮片性状

1、黄芩:为不规则的薄片,表面黄色,中间有红棕色的圆心,有的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周边棕黄色或深黄色,质硬而脆。气微,味苦。

2、炒黄芩:形如黄芩,色泽加深。

3、黄芩炭:形如黄芩,黑褐色,有焦炭气。

4、酒黄芩:形如黄芩,棕黄色,略有酒气。

5、姜黄芩:形如黄芩,味酸辛辣。

6、蜜黄芩:形如黄芩,味微甜。

植物学信息

黄芩植物种属

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

黄芩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肉质,径达2cm,伸长而分枝。茎基部伏地,上升,高30-120cm,基部径2.5-3mm,钝四棱形,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绿色或带紫色,自基部多分枝。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4.5cm,宽0.5-1.2cm,顶端钝,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无毛或疏被贴生至开展的微柔毛,下面色较淡,无毛或沿中脉疏被微柔毛,密被下陷的腺点,侧脉4对,与中脉上面下陷下面凸出;叶柄短,长2mm,腹凹背凸,被微柔毛。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总状,长7-15cm,常再于茎顶聚成圆锥花序;花梗长3mm,与序轴均被微柔毛;苞片下部者似叶,上部者远较小,卵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1mm,近于无毛。花萼开花时长4mm,盾片高1.5mm,外面密被微柔毛,萼缘被疏柔毛,内面无毛,果时花萼长5mm,有高4mm的盾片。花冠紫、紫红至蓝色,长2.3-3cm,外面密被具腺短柔毛,内面在囊状膨大处被短柔毛;冠筒近基部明显膝曲,中部径1.5mm,至喉部宽达6mm;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宽7.5mm,两侧裂片向上唇靠合。雄蕊4,稍露出,前对较长,具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具全药,药室裂口具白色髯毛,背部具泡状毛;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前对在内侧后对在两侧被小疏柔毛。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花盘环状,高0.75mm,前方稍增大,后方延伸成极短子房柄。子房褐色,无毛。小坚果卵球形,高1.5mm,径1mm,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脐。花期7-8月,果期8-9月。

黄芩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

黄芩道地产区

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

黄芩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m。

黄芩繁殖方式

用种子、扦插和分根繁殖。

黄芩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

(1)直播法:种子繁殖以直播为主,直播黄芩根系直,根叉少,商品外观品质好,同时省工。直播多于春季进行,一般在地下5cm地温稳定在12℃-15℃时播种,北方地区多在4月上中旬前后。

(2)育苗移栽法:育苗移栽法可节省种子,延长生长时间,利于确保全苗,但较为费工,同时移栽黄芩主根较短,根叉较多,商品外观品质差,一般在种子昂贵或者旱地缺水直播难以出苗保苗时采用。

2、扦插繁殖:扦插虽可繁殖,但生产中很少采用。扦插成败的关键在于扦插季节和取条部分。扦插时间以春季5-6月份扦插成活率高。插条应选茎尖半木质化的幼嫩部分,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

3、分根繁殖:即挖取洞未萌发的3年生黄芩根茎,切取主根留供药用,然后根据根茎生长的自然形状分切成若干块,每块有芽眼2-3个即可栽种。分根繁殖虽然生长快,但繁殖系数太低,生产中很少采用。

黄芩病虫防治

1、叶枯病:可清洁田园,发端正初期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

2、根腐病:注意排水,实行轮作;及早拨出病株烧毁,病株处土壤用石灰消毒。

3、黄芩舞蛾:可用90%敌百虫防治。


  • 暂无相关文章
  • Posted in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