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1

榕树胶汁

榕树胶汁,中药名。为桑科植物榕树FicusmicrocarpaL.f.的树脂。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明目去翳,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赤眼,目翳,瘰疬,唇疔,牛皮癣,赘疣。

榕树胶汁【中文名称】榕树胶汁【拉丁文名】FicusmicrocarpaL.f.【道地产区】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性味归经】味微甘,性平,归肝经【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榕树胶汁功能

明目去翳,解毒消肿。

榕树胶汁主治

赤眼,目翳,瘰疬,唇疔,牛皮癣,赘疣。

榕树胶汁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粥食。外用:适量,涂敷。

榕树胶汁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榕树胶汁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赤眼,煲粥冲食。

2、《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服,能去眼胶,治赤眼。

3、《岭南草药志》:除翳膜明目。

4、《福建药物志》:消肿解毒。治疣赘。

临床应用

榕树胶汁相关配伍

1、治唇疔:榕树乳汁调醋涂患处。

2、治牛皮癣:榕树乳汁涂患处。(1-2方出自《福建中草药》)

加工炮制

榕树胶汁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割伤树皮,收集流出的乳汁。

植物学信息

榕树胶汁植物种属

桑科榕属植物榕树。

榕树胶汁形态特征

榕树又名榕、小叶榕、倒生树、赤榕、倒生木、不死树、细叶榕、避暑树、正榕、绳树、龙树、万年青。常绿大乔木,高15-25m,胸径50-70c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气生根(榕须),下垂,深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7-12mm;托叶披针形,长约8mm;叶片革质而稍带肉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5一8cm,宽3-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光亮,下面浅绿色,全缘或浅波状;基出脉3条,侧脉纤细,3-10对。隐头花序(榕果)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着生于已落枝叶腋,扁球形,直径5-10mm,成熟时黄色或微红色,基部苞片阔卵形,宿存,无总花梗;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花间有少数刚毛,雄花散生内壁,花被片3,近匙形,雄蕊1,花药与花丝等长;瘿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3,广匙形,花柱侧生,短;雌花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与瘿花相似,但较小,花柱侧生,短于子房,柱头棒形。瘦果小,卵形。花、果期4-11月。

榕树胶汁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榕树胶汁道地产区

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榕树胶汁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800m林缘或旷野,野生或植为行道树。


  • 暂无相关文章
  • Posted in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