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耳,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中华锥花GomphostemmachinenseOliv.的全草。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益气血,祛风湿,通经络,消肿毒之功效。常用于气亏血虚,风湿痹痛,拘挛麻木,刀伤出血,口疮。
【中文名称】老虎耳【拉丁文名】Gomphostemma chinense Oliv.【别名】山继谷、棒丝花、棒红花、白腊锁【道地产区】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性味归经】味苦,性凉【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老虎耳功能
益气血,祛风湿,通经络,消肿毒。
老虎耳主治
气亏血虚,风湿痹痛,拘挛麻木,刀伤出血,口疮。
老虎耳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老虎耳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老虎耳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叶:治刀伤出血,断指,口疮。
临床应用
老虎耳相关配伍
1、治断指:中华锥花叶适量。口嚼烂,调梅片少许,敷患处。(《广西民族药简编》)
2、治刀伤出血:中华锥花叶适量。口嚼烂或捣烂敷患处。(《广西民族药简编》)3、治口疮:中华锥花叶适量。水煎,洗口腔。(《广西民族药简编》)
加工炮制
老虎耳采收加工
7-8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老虎耳植物种属
唇形科植物中华锥花。
老虎耳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4-80cm。茎直立,上部四棱形,下部近木质,密被星状绒毛。叶对生;叶柄长2-6cm,密被星状绒毛;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3cm,宽2-7cm,先端钝,基部钝和圆形,边缘具不等大的粗齿或几全缘,上面密被星状柔毛和钝或圆形,边缘具不等大的粗齿或几全缘,上面密被星状柔毛和短硬毛,下面密被星状绒毛。聚伞花序具4-多花,单生或组成圆锥花序,腋生或生于茎的基部,苞片形或披针形,长11-16mm,下面被星状短毛;小苞片线形,长度不超过苞片,花萼狭钟形,长12-13mm,外面密被星状毛,萼齿5。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花冠浅黄或白色,长约5.2cm,外面疏被微柔毛,内面无毛,上唇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倒卵形,边缘为不规则波状,侧裂片卵圆形,边缘微波状;雄蕊4,前对较长。具微柔毛,药三棱形,长约4mm,褐色,具小突起。花期7-8月,果期8-12月。
老虎耳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老虎耳道地产区
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老虎耳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60-650m的山谷湿地密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