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1

芦竹笋

芦竹笋,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芦竹ArundodonaxL的嫩苗。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具有清热泻火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芦竹笋【中文名称】芦竹笋【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肝、胃、肾经【毒性】无毒《重庆草药》【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芦竹笋功能

清热泻火。芦竹笋主治

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芦竹笋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60g;或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捣汁滴耳。芦竹笋相关论述

《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候。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临床应用

芦竹笋相关配伍

1、治肺热吐血:芦竹笋500g。捣取汁加白糖服。(《重庆草药》)

2、治热毒灌耳心(中耳炎):芦竹笋500g。捣取汁加冰片滴耳。(《重庆草药》)

加工炮制

芦竹笋采收加工

春季采收,洗净,鲜用。

植物学信息

芦竹笋植物种属

禾本科植物芦竹。芦竹笋形态特征

芦竹,又名荻芦竹、绿竹。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2-6m,径1-1.5cm,常具分枝。叶鞘较节间为长,无毛或其颈部具长柔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1.5mm,先端具短细毛;叶片扁平,长30-60cm,宽2-5cm,嫩时表面及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较紧密,长30-60cm,分枝稠密,斜向上升,小穗含2-4花;颖披针形,长8-10mm,具3-5脉;外稃亦具3-5脉,中脉延伸成长1-2mm的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被略短于稃体的白柔毛,基盘长约0.5mm,内稃长约为外稃的一半。花期10-12月。芦竹笋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芦竹笋生长环境

生于溪旁及屋边较潮湿的深厚的土壤处。


  • 暂无相关文章
  • Posted in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