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1

肥肉草

肥肉草,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肥肉草Fordiophytonfordii(Oliv.)Krass.的全草。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腹泻,吐血,痔血。

肥肉草【中文名称】肥肉草【别名】家构、酸酒子、酸杆、福笛木、羊刀尖、棱茎木、百花子【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凉。归胃、大肠经【毒性】无毒【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肥肉草功能

清热利湿,凉血消肿。肥肉草主治

痢疾,腹泻,吐血,痔血。肥肉草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汤洗。

加工炮制

肥肉草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肥肉草植物种属

野牡丹科植物肥肉草。肥肉草形态特征

草本或亚灌木,高30-100cm。茎四棱形,棱上常具狭翅,无毛,通常不分枝。叶对生;叶柄长2-6cm,肉质,具槽,边缘具狭翅,与叶片连接处多少被刺毛;叶片膜质,通常在同一节上的一对叶,大小差别较大,宽披针形至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浅心形至圆形,长6-17cm,宽3-7cm,叶上面无毛或有时于基出脉行间具极疏的细糙伏毛,叶下面无毛,密布白色小腺点,边缘具细锯齿,齿尖具刺毛;基出脉5-7条。花两性;由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长12-20cm,总梗四棱形;总苞片扁圆形或宽卵形,具白色小腺点,早落,花梗四棱形,密被腺毛;苞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cm,被腺毛及白色小腺点,具腺毛状缘毛;花萼长约1.3cm,具4棱,被腺毛及白色小腺点,裂片长圆形;花瓣白色带红、淡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倒卵状长圆形,具一腺毛尖头;雄蕊4长4短,长者长约2.4cm,花药线形,长约1.4cm,药隔微膨大呈小距,短者长约0.8cm,花药卵形,长约3mm,药隔不延长;子房冠檐具缘毛。蒴果倒圆锥形,具4棱,顶孔4裂,宿存萼与果同形,檐部缢缩,无毛,具白色小腺点。花期6-9月,果期8-11月。肥肉草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肥肉草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40-1700m的山谷疏、密林下阴湿处或山坡草地土质肥厚地。


  • 暂无相关文章
  • Posted in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