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菌,中药名。为硬皮马勃科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Pers.)CokeretCouch的子实体。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西藏等地。具有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胃及食管出血,外伤出血,冻疮流水,流脓。
【中文名称】豆包菌【别名】酸酱菌、马屁包、色豆马勃、牛眼睛、豆苞菇、豆包【性味归经】味辛,性平。归肝、胃经【毒性】无毒【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豆包菌功能
止血,解毒消肿。豆包菌主治
胃及食管出血,外伤出血,冻疮流水,流脓。豆包菌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服,3-6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豆包菌相关论述
《西园菌谱》:“酸酱菌、马屁包,此乃耳聋菌之一种,初生如松露。内赤有圆子,形似酸酱子之状,故名。”
临床应用
豆包菌相关配伍
1、治食管及胃出血:豆包菌孢子粉6g,加适量白糖,水冲服,日服2次。(刘波《中国药用真菌》)
2、治外伤出血,冻疮流水,流脓:豆包菌孢子粉适量,敷于伤口上。(刘波《中国药用真菌》)
加工炮制
豆包菌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去杂质,晒干。
药材鉴别
豆包菌药材性状
子实体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5-11cm,基部收缩成柄状。柄长1.5-5cm,直径约3.5cm。包被淡锈色至青褐色,光滑,上部成片状剥落,膜质,易碎。孢体黑色或暗褐色,充满无数小包。小包呈不规则扁多角形,黄色至褐色,外露后显粉性。
植物学信息
豆包菌植物种属
硬皮马勃科真菌彩色豆马勃。豆包菌形态特征
子实体不规则球形,径2.5-12cm。基部具一狭缩的柄。全株土黄色,淡赭锈色。包被膜质易破裂。孢体内部充满豆米状颗粒,坚硬,直径1-4mm,埋于黑色胶状物质中,初呈柠檬黄色,后呈褐色,内藏孢子,孢子球形,褐色,密布小刺,直径8-10μm。豆包菌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西藏等地。豆包菌生长环境
生于旷野土上或林下。为外生菌根菌。夏、秋季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