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杆琼,中药名。为唇形科绵参属植物绵参EriophytonwallichiiBenth.的全草。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等省区。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肺炎,痢疾,水草中毒,食物中毒。
【中文名称】光杆琼【别名】毛药草【性味归经】苦,寒【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光杆琼功能
清热解毒。光杆琼主治
用于肺炎,痢疾,水草中毒,食物中毒。光杆琼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光杆琼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下》:“清热解毒。用于肺炎,痢疾,水草中毒,食物中毒。”
临床应用
光杆琼相关配伍
1、治肺脓肿,肺结核,肺热咳嗽:绵参、狐肺、菟丝子等配伍,制成七味狐肺散用,或独味于牛奶中煎用。
2、治脏腑内伤,脉伤,失血:绵参、羽叶千里光、胡连、丹参等配伍,制成七味伤药散用。(1-2方出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
加工炮制
光杆琼采收加工
8-9月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光杆琼药材性状
全株皱缩,形似绵球状。根圆锥形,长4-6cm,黑褐色或棕黑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黄白色。茎呈方柱形,有节。叶对生,茎下部叶鳞片状,中上部叶密集,叶片卵圆形,长宽3-4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上部边缘有锯齿,两面被白色绵毛,网脉粗糙明显。轮伞花序隐藏在叶丛中;花冠二唇形,淡紫色至粉红色或淡黄色。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光杆琼植物种属
唇形科绵参属植物绵参。光杆琼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圆柱形,先端常分叉,有细长的侧根。茎直立,高10-20厘米,不分枝,钝四棱形,下部通常生于乱石堆中,多少变肉质,带白色,无毛,上部坚硬,直立,被绵毛。叶变异很大,茎下部叶细小,苞片状,通常无色,无毛,茎上部叶大,两两交互对生,菱形或圆形,长宽约3-4厘米,最顶端的叶渐变小,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在中部以上具圆齿或圆齿状锯齿,两面均密被绵毛,尤以上面为甚,侧脉约3-4对,均近基部生出,几成掌状,在上面下陷,下面突出,细脉明显;叶柄甚短或近于无柄。轮伞花序通常6花,下承以小苞片;小苞片刺状,长达1.2厘米,密被绵毛;花梗无。花萼宽钟形,不连齿长8毫米,隐藏于叶丛中,膜质,外面密被绵毛,内面在萼齿先端及边缘上被绵毛,余部无毛,10脉,其间由网脉连接,由于毛被密集而不显露,齿5,近等大,三角形,长约7毫米,与萼筒近等长,先端长渐尖。花冠长2.2-2.8厘米,淡紫至粉红色,冠筒略下弯,长约为花冠长之半,冠檐二唇形,上唇宽大,盔状扁合,向下弯曲,覆盖下唇,外面密被绵毛,下唇小,3裂,中裂片略大,先端微缺。小坚果长约3毫米,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光杆琼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光杆琼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0-4500米的高山顶,岩石高度风化的流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