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子,中药名。为蓼科植物毛脉蓼Polygonumcillinerve(Nakai)Ohwi的块根。分布于东北、西北和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功效。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菌痢,急性肠炎,泌尿系感染,多种出血,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热毒疮疡,烧伤。
【中文名称】红药子【别名】红药、赤药、朱砂七、黄药子、朱砂莲、猴血七、血三七、毛葫芦、雄黄连、荞馒头、散血蛋、鸡血莲、点血、血苕【性味归经】味苦、微涩,性凉。归脾、胃、大肠、肝经【毒性】无毒【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红药子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红药子主治
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菌痢,急性肠炎,泌尿系感染,多种出血,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热毒疮疡,烧伤。红药子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研粉,1-2g。外用:适量,研粉敷。红药子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少数病人服后有腹胀,恶心,呕吐,手麻,头晕等反应,不宜过量,反应严重者应停服。
1、南药《中草药学》:“孕妇慎服。”
2、《全国中草药汇编》:“服药后少数病人有腹胀,恶心,呕吐,手麻等反应;用量过大还有头晕反应。轻者不需停药,会自行消失。”
红药子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病毒作用。
红药子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功效性子宫出血。”
2、南药《中草药学》:“降火凉血,活血止血。”
临床应用
红药子相关配伍
治产后血运,恶物冲心,四肢冰冷,唇青腹胀,昏迷:红药子一两,头红花一钱。水二盏,煎一盏服,大小便利,血自下也。(《纲目》引《禹讲师经验方》)
加工炮制
红药子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茎叶、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红药子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药材鉴别
红药子药材性状
药材性状:块根呈不规则块状,或略呈圆柱形,长8-15cm,或更长,直径3-7cm,表面棕黄色。根头部有多数茎基呈疙瘩状。质极坚硬,难折断,剖面深黄色。木质部浅黄色呈环状,近髓部另有分散的浅黄色木质部束。气微,味苦。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长椭圆形、矩圆形或圆形的块片。表面棕黄色或红棕色,不平坦,近中心处有筋脉点,周边红褐色或棕黑色,质坚硬,气微香而味苦。
植物学信息
红药子植物种属
蓼科植物毛脉蓼。红药子形态特征
多年生蔓性草本。根茎膨大成块状,木质。茎细长,中空,先端分枝。叶互生;叶柄长0.5-5cm,上面具沟,下面具粘质乳头状突起或具小纤毛;托叶鞘膜质,褐色,近乎透明;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6-11cm,宽3-6cm。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梗明显;花被5裂,白色或淡紫色,外侧裂片主脉具翅;雄蕊8;柱头3,盾状。小坚果三棱形,黑紫色,为扩大的膜质翅的花被所包。花期夏季。红药子分布区域
东北、西北和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红药子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路边、滩地或乱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