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蓬草,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雀舌草StellariauliginosaMurr.[S.alsineGrimm.]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解毒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伤风感冒,泄泻,痢疾,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痈疮肿毒,痔漏,毒蛇咬伤,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中文名称】天蓬草【别名】雪里花、寒草、金线吊葫芦、雪里开花、小红娘、漫水草、文集草、鹅儿肠、兰衣参、麻丝菜、黄瓜草【性味归经】味辛,性平。归肺、脾经【毒性】无毒(《湖南药物志》)【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天蓬草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解毒止血。
天蓬草主治
用于伤风感冒,泄泻,痢疾,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痈疮肿毒,痔漏,毒蛇咬伤,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天蓬草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天蓬草注意事项
阴虚者不宜用。
天蓬草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天蓬草一名凉帽草,生建昌河壖。铺地细茎如乱发,百余茎为族;茎端有叶三两片,如初生小柳叶;黑根粗如指。上人以洗肿毒。
2、《纲目拾遗》:敷痔。
3、《福建民间草药》:祛风散寒,发汗解表。
4、《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治咳嗽,吐血,鼻血,疔疮等症。
临床应用
天蓬草相关配伍
1、治伤风感冒:雀舌草60g,红糖15g。水煎,每日服2次,服药后盖被令出微汗。(《福建民间草药》)
2、治小儿腹泄:天蓬草30g,马齿苋6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冷痢:雀舌草60g。水煎,每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4、治痔:雪里花为末,湿者干掺、干者麻油调搽一二度,其痔即消缩。(《纲目拾遗》)
5、治跌打损伤:雀舌草30g,黄酒60-120g。加水适量煎服。
6、治疔疮:鲜雀舌草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贴。
7、治毒蛇咬伤:雀舌草30-60g。水煎服。另取一握,洗净捣烂后,敷贴伤口。(5-7方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加工炮制
天蓬草采收加工
春至秋初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天蓬草药材性状
全草长15-30cm,污绿色。叶对生,完整叶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20mm,宽2-3mm,先端渐尖,全缘或浅波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5,披针形,先端尖,光滑;花瓣5,白色,2深裂;雄蕊5;花柱2-3。蒴果,较宿萼长,熟时6瓣裂。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天蓬草植物种属
石竹科植物雀舌草。
天蓬草形态特征
雀舌草又名滨繁缕。越年生草本,高15-30cm。茎纤细,丛生,下部平卧,上部有稀疏分枝,绿色或带紫色。单叶对生;无柄;叶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20mm,宽2-3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或浅波状,两面无毛。花序聚伞状,顶生或腋生;花柄细长如丝;苞片和小苞片较小;萼片5,披针形,先端尖,边缘膜质,光滑;花瓣5,白色,与萼片等长或稍短,2深裂几达基部;雄蕊5;子房卵形,花柱2-3。蒴果较宿存的萼稍长,成熟时6瓣裂,内有多数种子。种子肾形,褐色,表面具皱纹突起。花期4-11月,果期6-12月。
天蓬草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天蓬草生长环境
生于田间、溪岸或潮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