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参,中药名。为菊科婆罗门参属植物蒜叶婆罗门参(TragopogonporrifoliusL.)的叶和根。春、夏季采叶,秋季采根,鲜用或晒干。生于田野荒地、村落路旁,也有引种栽培。分布于陕西、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味甘、淡,性平。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常用于病后体虚、小儿疳积、头癣等病证。
【中文名称】婆罗门参【别名】土泡参、绿芨【性味归经】甘、淡,平【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婆罗门参功能
健脾益气。婆罗门参主治
病后体虚,小儿疳积,头癣等病证。婆罗门参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叶3-12g;根15-30g。外用:适量,捣汁搽。
加工炮制
婆罗门参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叶,秋季采根,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婆罗门参药材性状
圆柱形或锥形,长10~20cm,根部直径0.5~2.5cm,常有膜质残存叶基。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或裂隙。有豆腥气,味苦而微涩。
植物学信息
婆罗门参植物种属
菊科婆罗门参属植物蒜叶婆罗门参。婆罗门参形态特征
蒜叶婆罗门参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圆柱状,粗厚。茎粗壮不分枝或分枝,无毛或被柔毛。叶扁平,条状披针形,基部宽大,半抱茎。头状花序大,单生茎顶,长5-8cm;梗在头状花序下明显膨大,空心;总苞片1层,8个,少有5个;花全部舌状,红色或红紫色,先端5齿裂。瘦果直,褐色或黄褐色,边缘瘦果有鳞片状疣形突起;果喙直伸,光滑,与果身等长,先端不扩大增粗;冠毛一层;污黄色;基部有一圈白色蛛丝状柔毛。婆罗门参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婆罗门参生长环境
生于田野荒地、村落路旁,也有引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