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棘,中药名。为蔷薇科火棘属植物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P.crenatoserrata(Hance)Rehd.]的果实、根及叶。果:消积止痢,活血止血。根:清热凉血。叶:清热解毒。果: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疳积,崩漏,白带,产后腹痛。根:虚痨骨蒸潮热,肝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痛,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吐血,便血。叶:外敷治疮疡肿毒。
【中文名称】火棘【别名】火把果、救军粮、救兵粮、救命粮、赤阳子、红子、豆金娘、水搓子【性味归经】味甘、酸,性平【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火棘功能
果:消积止痢,活血止血。
根:清热凉血。
叶:清热解毒。
火棘主治
果: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疳积,崩漏,白带,产后腹痛。
根:虚痨骨蒸潮热,肝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痛,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吐血,便血。
叶:外敷治疮疡肿毒。
火棘用法用量
内服:果30g,根15-30g。外用:叶适量。
火棘化学成分
根显甾醇、皂甙、酚类及有机酸反应。根皮含鞣质。
加工炮制
火棘采收加工
秋季采果,冬末春初挖根,晒干备用或鲜用。叶随用随采。
植物学信息
火棘植物种属
蔷薇科火棘属植物火棘。火棘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约3m。根皮黑黄色,质地坚硬,心带黑色。侧枝极短,先端成刺状;小枝暗褐色,幼时有锈色短柔毛,老时无毛。单叶紧密互生,常呈丛生状,具短柄,叶片薄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矩圆形,中部以上最宽,长1.5-6cm,宽0.5-2cm,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有短尖头,基部楔形,下延,边缘有圆钝锯齿,齿尖向内弯,近基部全缘,两面无毛。夏季开白花,复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近无毛;花直径约1cm,萼筒钟状,无毛,裂片5,三角卵形;花瓣5,圆形;雄蕊多数;子房下位。梨果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5mm,顶端有宿存花萼。火棘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潮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火棘生长环境
生于村边、路旁、旷野、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