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根,中药名。为石蒜科植物水仙NarcissustazettaL.var.chinensisRoem.的鳞茎。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痈疽肿毒,乳痈,瘰疬,痄腮,鱼骨梗喉。
【中文名称】水仙根【拉丁文名】NarcissustazettaL.var.chinensisRoem.【道地产区】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性味归经】味苦、微辛,性寒。归心、肺经【毒性】有毒【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水仙根功能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水仙根主治
用于痈疽肿毒,乳痈,瘰疬,痄腮,鱼骨梗喉。
水仙根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水仙根注意事项
阴疽及痈疮已溃禁用。本品有毒,不宜内服。
水仙根药理作用
1、兴奋子宫作用。
2、抗肿瘤作用。
3、抗病毒作用。
4、毒性,有毒。
水仙根相关论述
《重庆草药》:治冷毒痈肿,内服催吐。
临床应用
水仙根相关配伍
1、治痈毒初起:水仙鳞茎、红糖各适量。捣绒外敷。(《万县中草药》)
2、治鼠疫结核:鲜水仙(鳞茎)60g,雄黄(研粉)15g。共杵,敷核处。(福州台江《民间实用草药》)
3、治腮腺炎:水鲜鳞茎、马勃各适量,捣绒外敷。(《万县中草药》)
4、治乳痈初起,坚硬如鸡蛋大:水仙根适量。捣烂敷于患处。(《常见抗癌草药》)
5、治齿龈肿痛:水仙球根同面粉捣敷颊部。(《本草钩沉》)
加工炮制
水仙根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鳞茎,洗去泥沙,用开水烫后,切片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水仙根药材性状
鳞茎类球形,单一或数个伴生。表面被1-2层棕褐色外皮,除去后为白色肥厚的鳞叶,层层包合,割破后遇水,有粘液渗出。鳞片内有数个叶芽和花芽。鳞茎盘下有数10条细长圆柱形根。气微,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水仙根植物种属
石蒜科植物水仙。
水仙根形态特征
水仙又名:雅蒜,天葱。鳞茎卵球形。叶宽线形,扁平,长20-40厘米,宽8-15毫米,钝头,全缘,粉绿色。花茎几与叶等长;伞形花序有花4-8朵;佛焰苞状总苞膜质;花梗长短不一;花被管细,灰绿色,近三棱形,长约2厘米,花被裂片6,卵圆形至阔椭圆形,顶端具短尖头,扩展,白色,芳香;副花冠浅杯状,淡黄色,不皱缩,长不及花被的一半;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内,花药基着;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花柱细长,柱头3裂。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水仙根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水仙根道地产区
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
水仙根生长环境
多栽培于花圃中或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