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尸草,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下江委陵菜PotentillalimprichtiiJ.Krause的全草。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四川等地。具有健脾补肾,敛汗,止血之功效。用于久病体虚,阴虚盗汗,崩漏,带下。
【中文名称】浮尸草【拉丁文名】Dotentilla sericea L.【道地产区】江西、湖北、广东、四川【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脾、肾经【毒性】无毒【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浮尸草功能
健脾补肾,敛汗,止血。
浮尸草主治
用于久病体虚,阴虚盗汗,崩漏,带下。
浮尸草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炖鸡或炖猪肉服。
浮尸草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浮尸草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补虚,敛汗,止血。主治久病体虚,血崩。
临床应用
浮尸草相关配伍
1、治脾虚胃弱,消化不良:浮尸草二两,老虎姜,鸡屎藤,臭草根,鱼腥草各五钱,炖羊肚服。
2、治阴虚盗汗:浮尸草一两,棉花根、浮小麦各四钱,狗地芽三钱,炖肉服。(1-2方出自《万县中草药》)
加工炮制
浮尸草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浮尸草植物种属
蔷薇科植物下江委陵菜。
浮尸草形态特征
下江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肥厚,圆柱形。花茎纤弱,基部弯曲上升,稀铺散,被疏柔毛及稀疏绵毛,下部常脱落近无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小叶4-8对,连叶柄长6-20cm,叶柄被疏柔毛及白色绢毛;小叶对生稀互生,有短柄或近无柄;托叶膜质,淡褐色,外被疏柔毛,常脱落,近无毛;小叶片卵形,椭圆卵形或长圆倒卵形,长1-2.5cm,宽0.5-1.5cm,叶缘有4-7个齿状裂片或锯齿,基部楔形或阔楔形,最下部小叶仅有2-3个齿牙状裂片,上面伏生疏柔毛或脱落近无毛,下面被灰白色绵毛及疏柔毛,纸质;茎生叶为掌状3小叶,小叶形状与基生上部小叶相似,托叶纸质,卵形,全缘。花两性;花序疏散,花梗纤细,被疏柔毛或绵毛;花直径1-1.5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副萼片5,带状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比萼片短,稀近等长。外被疏柔毛及白色绵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长0.5-1倍,黄色;花柱近顶生。瘦果光滑。花、果期10月。
浮尸草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四川等地。
浮尸草道地产区
江西、湖北、广东、四川等地。
浮尸草生长环境
生于河边沟边石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