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1

地菍果

地菍果,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dodecandrumLour.的果实。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补肾养血,止血安胎之功效。常用于肾虚精亏,腰膝酸软,血虚萎黄,气虚乏力,经多,崩漏,胎动不安,阴挺,脱肛。

地菍果【中文名称】地菍果【道地产区】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肾、肝、脾经【毒性】无毒【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地菍果功能

补肾养血,止血安胎。

地菍果主治

肾虚精亏,腰膝酸软,血虚萎黄,气虚乏力,经多,崩漏,胎动不安,阴挺,脱肛。

地菍果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

地菍果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地菍果相关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血安胎。主治孕妇贫血,胎动不安,月经过多。

2、《安徽中草药》:补中益气。治脱肛,子宫脱垂。

3、《广西本草选编》:活血补血,固涩。治贫血,月经过多,功效性子宫出血。

4、《广西民族药简编》:补肾益精。

临床应用

地菍果相关配伍

1、治贫血,月经过多,功效性子宫出血,胎动不安:地菍果15-30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脱肛,子宫脱垂:地菍果60g,红糖30g。煎水冲鸡蛋2个,早晨空腹服。每日1剂,连服1星期。(《安徽中草药》)

加工炮制

地菍果采收加工

7-9月果实成熟时分批采摘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地菍果植物种属

野牡丹科植物地菍。

地菍果形态特征

地菍,又名紫茄子、山辣茄、库卢子、地樱子、地枇杷。矮小灌木,高10-30cm。茎匍匐上升,逐节生根,分枝多,披散,地上各部被糙伏毛。叶对生;叶柄长2-6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8-3cm,先端急尖,基部广楔形,全缘或具密浅细锯齿;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基部有叶状总苞2;花梗2-10mm;花5数,花萼管长约5mm,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圆锥状,有时2-3簇生,裂片披针形,长2-3mm,边缘具刺毛状缘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花瓣淡紫色至紫红色,菱状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长1.2-2cm,宽1-1.5cm,先端有1束刺毛,被疏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延伸,弯曲,末端具2小瘤;短者药隔不伸延,药隔基部具2小瘤;子房下位,先端具刺毛。蒴果坛状球形,平截,近先端略缢缩,肉质,不开裂,长7-9mm,直径约7mm,宿存萼被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地菍果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地菍果道地产区

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地菍果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50m以下的山坡矮草丛中,为酸性土壤常见的植物。


  • 暂无相关文章
  • Posted in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