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1

地星

地星,中药名。为地星科真菌硬皮地星GeastrumhygrometricumPers.和尖顶地星Geastrumtriplex(Jungh.)Fisch.的子实体。硬皮地星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尖顶地星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清肺,利咽,解毒,消肿,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咳嗽,咽喉肿痛,痈肿疮毒,冻疮流水,吐血,衄血,外伤出血。日本涉江长伯《西园菌谱》载:“状似马勃,大如弹丸及粉团,色似松露,嫩时食似松露;老则自剖为瓣花,内赤有指头大者,弹之出黄粉,若误入耳,则令人聋。”经《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考证,认为该记载即指本品,但是否致聋,尚待考。

地星【中文名称】地星【别名】米屎菰、地蜘蛛、量湿地星、土星菌、大孤、山蟹、石蟹【道地产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西藏【性味归经】味辛,性平【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地星功能

清肺,利咽,解毒,消肿,止血。

地星主治

咳嗽,咽喉肿痛,痈肿疮毒,冻疮流水,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地星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敷。

地星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地星相关论述

1、刘波《中国药用真菌》:硬皮地星,能止血,治外伤出血,冻疮流水。尖顶地星,能消肿,止血,清肺,利咽,解毒。

2、《中国药用孢子植物》:硬皮地星,清肺,消炎,解热,止血。治外伤出血、咽喉炎、气管炎、肺炎、鼻衄、冻疮。尖顶地星,治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感冒后咳嗽。

3、《长白山植物药志》:尖顶地星治咽喉肿痛,疮毒痈肿。

临床应用

地星相关配伍

1、治感冒后咳嗽:尖顶地星6g,甘草3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2、治气管炎,咽喉炎:硬皮地星3g,蛇莓15g,筋骨草9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3、治胃与食管出血:尖顶地星6g,景天三七15g。水煎,加适量白糖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4、治鼻出血:取(地星)一小块塞鼻孔。(《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地星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去净杂质,晒干。

药材鉴别

地星药材性状

1、硬皮地星

子实体星状外包被已剥去。内包被扁球形,直径1.8-2.8cm,顶端口裂,灰色至褐色。膜质。孢体深褐色。

2、尖顶地星

内包被球形,直径1.7-3.5cm,嘴部明显,宽圆锥形,粉灰色至烟灰色,膜质。孢体锈褐色。

植物学信息

地星植物种属

地星科真菌硬皮地星和尖顶地星。

地星形态特征

1、硬皮地星:子实体初呈球形,后从顶端呈星芒状张开。外包被3层,外层薄而松软,中层纤维质,内层软骨质。成熟时开成6至多瓣,湿时仰翻,干时内卷。外表面灰至灰褐色。内侧淡褐色,多具不规则龟裂。内包被薄膜质,扁球形,直径1.2-2.8cm,灰褐色。无中轴。成熟后顶部口裂。孢体深褐色。孢子球形,褐色,壁具小疣,径7.5-11μm。孢丝无色,厚壁无隔,具分枝,直径4-6.5μm。表面多附有粒状物。 2、尖顶地星:又名土星菌、米屎疏。包被呈圆球形,顶部具一尖喙。包被径3-8cm,外包被呈芒状开裂5-8瓣,背面灰色,腹面肉桂色,有龟裂。内包被灰色,薄膜状,直径1.7-2.7cm。成熟时顶端开裂。孢体锈褐色,基部有短柄状的轴托。孢子球形,褐色,有疣突,3.5-5.5μm。孢丝线状,淡褐色,径5-6μm。

地星分布区域

硬皮地星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尖顶地星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

地星道地产区

硬皮地星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尖顶地星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

地星生长环境

1、硬皮地星:生于松林砂土地上,也见于空旷地带。5-10月常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2、尖顶地星:生于草地或灌丛地,有时亦见于落叶层和腐殖质上。夏、秋季雨后习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


  • 暂无相关文章
  • Posted in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