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花根,中药名。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Hook.)K.Koch的根。植物通脱木,分布广,北自陕西(太白山),南至广西、广东,西起云南西北部(丽江)和四川西南部(雷波、峨边),经贵州、湖南、湖北、江西而至福建和台湾。具有清热利水,行气消食,活血下乳之功效。主治水肿,淋证,食积饱胀,痞块,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乳汁不下。
【中文名称】通花根【别名】通草根(《曲靖专区中草药》),通打根(《贵州草药》)【性味归经】味淡、微苦,性微寒。入肝、脾、肾经【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通花根功能
清热利水,行气消食,活血下乳。
通花根主治
水肿,淋证,食积饱胀,痞块,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乳汁不下。
通花根用法用量
内服: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通花根注意事项
气虚无湿热者及孕妇忌用。
通花根相关论述
1、《草木便方》:除热利水,通五淋,消水肿,利耳鼻,催生,下乳,明耳目。
2、《分类草药性》:治气胀,消食积,通气,失音,补虚损,通大便。
临床应用
通花根相关配伍
1、治产后伤水,阴肿大如斗,以通脱木根研汁调服。(《普济方》)引《胎产救护方》)
2、治鹤膝风,通脱木根6g,金樱子根30g,竹根15g,伸筋草15g。水煎,兑酒服。(《湖南药物志》)
3、治红崩,通草根45g,血地胆30g,翻白叶15g,黄龙尾9g。水煎服,红糖为引。(《曲靖专区中草药》)
加工炮制
通花根采收加工
9~11月采挖,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通花根植物种属
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
通花根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5米,基部直径6~9厘米;树皮深棕色,略有皱裂;新枝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明显的叶痕和大形皮孔,幼时密生黄色星状厚绒毛,后毛渐脱落。叶大,集生茎顶;叶片纸质或薄革质,长50~75厘米,宽50~70厘米,掌状5~11裂,裂片通常为叶片全长的1/3或1/2,稀至2/3,倒卵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通常再分裂为2~3小裂片,先端渐尖,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密生白色厚绒毛,边缘全缘或疏生粗齿,侧脉和网脉不明显;叶柄粗壮,长30~50厘米,无毛;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锥形,长7.5厘米,密生淡棕色或白色厚绒毛。圆锥花序长50厘米或更长;分枝多,长15~25厘米;苞片披针形,长1~3.5厘米,密生白色或淡棕色星状绒毛;伞形花序直径1~1.5厘米,有花多数;总花梗长1~1.5厘米,花梗长3~5毫米,均密生白色星状绒毛;小苞片线形,长2~6毫米;花淡黄白色;萼长1毫米,边缘全缘或近全缘,密生白色星状绒毛;花瓣4,稀5,三角状卵形,长2毫米,外面密生星状厚绒毛;雄蕊和花瓣同数,花丝长约3毫米;子房2室;花柱2,离生,先端反曲。果实直径约4毫米,球形,紫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1~2月。
通花根分布区域
分布广,北自陕西(太白山),南至广西、广东,西起云南西北部(丽江)和四川西南部(雷波、峨边),经贵州、湖南、湖北、江西而至福建和台湾。
通花根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肥厚的土壤上,有时栽培于庭园中,海拔自数十米至28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