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1

螺蛳

螺蛳,中药名。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 (Benson)或其他同属动物的全体。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清热、利水、明目的功效。主治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疮、肿毒。

螺蛳【中文名称】螺蛳【拉丁文名】Bellamya quadrata (Benson)【别名】蜗篱(《别录》),师螺(《本草拾遗》),蜗蠃(《纲目》)。【道地产区】全国【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膀胱经【毒性】无毒【药材分类】动物【声明】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功效作用

螺蛳功能

清热,利水,明目。

螺蛳主治

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疮,肿毒。

螺蛳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20个;或煎汤;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螺蛳注意事项

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并有冷瘕宿疝,或有久溃痈疮未敛,不宜食之。

临床应用

螺蛳相关配伍

1、治黄疸、酒疸:小螺蛳养去泥土,日日煮食饮汁。(《永类钤方》)

2、治黄疸吐血,病后身面俱黄,吐血成盆,诸药不效:螺十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夜,五更取清服二、三次。(《小山怪证方》)

3、治五淋、白浊:螺蛳一碗,连壳于锅内炒热,淬以好白酒三碗,煮至一碗,取螺以针挑肉食,仍以此酒下之,食之二、三次。(《扶寿精方》)

4、治白游风肿:螺蛳肉入盐少许,捣泥贴之。(《摘元方》)

5、治痘疹目翳:水煮螺蛳常食。(《济急仙方》)

加工炮制

螺蛳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捕获。洗净用。

动物学信息

螺蛳动物属种

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他同属动物。

螺蛳形态特征

方形环棱螺,又名方田螺。螺壳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厘米,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纹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平滑,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口吻;口基部有触角1对,每1触角基部的外侧,各有隆起的眼1个。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宽阔。头和足能缩入壳内,缩入后,其厣即将螺壳封闭。

螺蛳分布区域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螺蛳道地产区

全国。

螺蛳生长环境

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水底,以藻类及其他植物的表皮为食。


  • 暂无相关文章
  • Posted in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