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1

青葙子

青葙子,中药名。为苋科青葙属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热泻火,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青葙子【中文名称】青葙子【拉丁文名】Celosiae Semen【别名】野鸡冠花、狗尾花、狗尾苋【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肝、脾经【药材分类】植物【医保类型】医保(青葙子)

功效作用

青葙子功能

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青葙子主治

1、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本品苦寒清降,功专清泻肝经实火以明目退翳,用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虚血热之视物昏花,肝肾亏损,目昏干涩。

2、肝火眩晕:取本品清泻肝火以平抑肝阳,可用治肝阳化火所致头痛、眩晕、烦躁不寐。

3、西医诊为急性结膜炎、沙眼、玻璃体混浊、白内障、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高血压、梅尼埃病等属于肝火上炎者。

青葙子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10-15g。

青葙子注意事项

本品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青葙子化学成分

本品含对羟基苯甲酸、棕榈酸胆甾烯酯、菸酸、β-谷甾醇、脂肪油及丰富的硝酸钾等。

青葙子药理作用

本品有降低血压作用,其所含油脂有扩瞳作用;其水煎液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青葙子相关论述

1、《药性沦》: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

2、《本经逢原》:青葙子,治风热目疾,与决明子功同。……其治风骚身痒,皮肤中热,以能散厥阴经中血脉之风热也。

3、《本草正义》:青葙,即鸡冠花之同类。其子苦寒滑利,善涤郁热,故目科风热肝火诸症统以治之。

临床应用

青葙子临床应用

1、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等,可配决明子、茺蔚子、羚羊角等用,如青葙丸(《证治准绳》);治肝虚血热之视物昏花,配生地黄、玄参、车前子,如青葙丸(《医宗金鉴》);治肝肾亏损,目昏干涩,配菟丝子、肉苁蓉、山药等药用,如绿风还睛丸(《医宗金鉴》)。

2、治肝阳化火所致头痛、眩晕、烦躁不寐,常配石决明、栀子、夏枯草等。

青葙子相关配伍

青葙子配决明子:二者均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青葙子清肝泻火作用较强;决明子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益肝肾。二药相配应用,清肝泻火明目作用明显加强,且清中有散,泻中有补之功。适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等。

青葙子鉴别用药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三者均入肝经而能清肝明目,治肝火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及目生翳障。不同的是:谷精草甘平质轻升浮,功善疏散风热,明目退翳,主治风热上攻之目赤翳障,以及头痛、牙痛、咽喉肿痛。密蒙花甘而微寒,功善清热养肝,明目退翳,主治肝热目赤肿痛、肝虚有热至目昏干涩及目生翳障。青葙子苦而微寒,功能清泄肝火,明目退翳,主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障视暗;且能降血压,治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青葙子相关药品

障翳散、石斛夜光颗粒(丸)、琥珀还睛丸。

青葙子相关方剂

青葙丸(《医宗金鉴》)。

加工炮制

青葙子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或摘取果穗,干燥,收集种子,除去杂质。

青葙子炮制方法

1、青葙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青葙子:取净青葙子,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鸣声,内部浅黄色,并逸出香气时,取出晾凉。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青葙子鉴别

本品粉末灰黑色。种皮外表皮细胞暗红棕色,表面观多角形至长多角形,有多角形网格状增厚纹理。种皮内层细胞淡黄色或无色,表面观多角形,密布细直纹理。胚乳细胞充满淀粉粒和糊粉粒,并含脂肪油滴和草酸钙方晶。

青葙子药材性状

种子扁圆形,中央微隆起,直径1-1.8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于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网状纹理,侧边微凹处为种脐。种子易粘手,种皮薄而脆,胚乳类白色。气无,味淡。以粒饱满、色黑、光亮者为佳。

青葙子饮片性状

1、青葙子:参见药材鉴别项。

2、炒青葙子:表面焦黑色,有香气。

植物学信息

青葙子植物种属

苋科青葙属植物青葙。

青葙子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0.3-1m,全体无毛;茎直立,有分枝,绿色或红色,具显明条纹。叶片矩圆披针形、披针形或披针状条形,少数卵状矩圆形,长5-8cm,宽1-3cm,绿色常带红色,顶端急尖或渐尖,具小芒尖,基部渐狭;叶柄长2-15mm,或无叶柄。花多数,密生,在茎端或枝端成单一、无分枝的塔状或圆柱状穗状花序,长3-10cm;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长3-4mm,白色,光亮,顶端渐尖,延长成细芒,具1中脉,在背部隆起;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长6-10mm,初为白色顶端带红色,或全部粉红色,后成白色,顶端渐尖,具1中脉,在背面凸起;花丝长5-6mm,分离部分长约2.5-3mm,花药紫色;子房有短柄,花柱紫色,长3-5mm。胞果卵形,长3-3.5mm,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凸透镜状肾形,直径约1.5mm。花期5-8月,果期6-10月。

青葙子分布区域

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青葙子道地产区

产于我国中部及南部各省。

青葙子生长环境

生于平原或山坡;有栽培,几遍全国。

青葙子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忌积水,低洼地不宜种植。

青葙子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

青葙子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应选穗长、分枝多、产量高的植株采种子作种用。青葙与鸡冠花易杂交,显著影响产量,故留种应注意与鸡冠花隔离种植,以保证纯种。种子发芽率70%-80%,发芽适温为25℃,在20-30℃内发芽良好。春播3-4月,开1.3m的畦,条播,按行距30cm开浅沟,把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土0.5cm,稍加镇压,浇水。每1hm2用种量4.5-6.0kg。穴播,按行株距各约25cm开穴,深5-6cm,做到穴浅底平,施人畜粪水后,拌少量火灰,作成种子灰,匀撒穴里,再盖火灰一层。每1hm2用种量3.75kg。


  • 暂无相关文章
  • Posted in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