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角,中药名。为牛科动物青羊NaemorhedusgoralHardwicke的角。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山西、湖北、四川、云南、西藏、广西及广东等省区。具有镇静,退热,明目,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小儿惊风,头痛,产后腹痛,痛经。
【中文名称】青羊角【拉丁文名】NaemorhedusgoralHardwicke【道地产区】内蒙古、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山西、湖北、四川、云南、西藏、广西、广东【性味归经】味咸,性凉,归肝经【药材分类】动物【声明】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功效作用
青羊角功能
镇静,退热,明目,止血。
青羊角主治
小儿惊风,头痛,产后腹痛,痛经。
青羊角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用量3-6g。研末冲服,每次1.5g。
青羊角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青羊角药理作用
有镇静,镇痛的作用。
青羊角相关论述
1、邓明鲁:可镇静,退热,明目,止血。治小儿惊风、头痛、产后腹痛、痛经。
2、赵肯堂:蒙医认为:味咸,性凉,有清热解毒、止血、镇静之功。主治小儿抽风、月经不调、经痛,头痛,小腹痛、胸腹胀。
临床应用
青羊角相关配伍
1、治高血压头痛:青羊角镑片50g,水煎服,日服2次。(邓明鲁等.《中国动物药》,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治小儿惊风:青羊角烧焦研末,每次2g,日服2次。(邓明鲁等.《中国动物药》,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下胎衣:青羊角、藏羚角、赤小豆,硇砂各3g,共为细末,日服3-5次,每次0.6g,用酒冲服。(赵肯堂,《内蒙古药用动物》,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青羊角附注
青羊角,首次以斑羚角之名出现于《药材学》后,以后的有关书籍也对其收载。近人发现它有镇静、镇痛的作用,其功效与羚羊角相似,可用以代替羚羊角应用。
加工炮制
青羊角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猎后锯下角,干燥,镑丝用。
药材鉴别
青羊角药材性状
角短而直,近尖端略向下弯。除角尖外,其余部分有明显的环棱。
动物学信息
青羊角动物属种
牛科动物青羊。
青羊角形态特征
体长90-110cm,尾长13-17cm,四肢短,眶下腺退化。雌雄兽都有角,角短而直,斜向后方,二角基部很靠近。通体毛色为灰棕褐色,底绒灰色。额、下颏、喉部均呈棕色,喉部有一块白色大斑。尾基部近乎灰棕色,末端呈棕黑色。
青羊角分布区域
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山西、湖北、四川、云南、西藏、广西及广东等省区。
青羊角道地产区
内蒙古、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山西、湖北、四川、云南、西藏、广西及广东等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