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1

庵摩勒

庵摩勒,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inn.的果实。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渴,高血压。

庵摩勒【中文名称】庵摩勒【别名】余甘子、菴摩勒、余甘、庵摩落迦果、土橄榄、油柑、望果、油甘子、牛甘子、橄榄子、喉甘子、鱼木果、滇橄榄、橄榄。【性味归经】味苦、甘、酸,性凉。归肝、肺、脾、胃经【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庵摩勒功能

清热利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庵摩勒主治

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渴,高血压。庵摩勒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鲜品取汁服。庵摩勒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庵摩勒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主补益,强气力。取子压取汁,和油涂头生发,去风痒。初涂发脱,后生如漆。”

加工炮制

庵摩勒采收加工

9~10月果熟时采收,开水烫透或用盐水浸后,晒干。

保存方法

~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南美有栽培。~~

药材鉴别

庵摩勒鉴别

~果实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绿色,有淡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柄长约1mm,果肉(中果皮)厚1-4mm,质硬而脆。内果皮黄白色,硬核样,表面略具6棱,背缝线的偏上部有数条维管束。干后裂成6瓣。种子6,近三棱形,棕色。气微,味酸涩,回甜。~~庵摩勒药材性状

果实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绿色,有淡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柄长约1mm,果肉(中果皮)厚1-4mm,质硬而脆。内果皮黄白色,硬核样,表面略具6棱,背缝线的偏上部有数条维管束。干后裂成6瓣。种子6,近三棱形,棕色。气微,味酸涩,回甜。

植物学信息

庵摩勒植物种属

大戟科植物余甘子。庵摩勒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3米,胸径50厘米;树皮浅褐色;枝条具纵细条纹,被黄褐色短柔毛。叶片纸质至革质,二列,线状长圆形,长8-20毫米,宽2-6毫米,顶端截平或钝圆,有锐尖头或微凹,基部浅心形而稍偏斜,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干后带红色或淡褐色,边缘略背卷;侧脉每边4-7条;叶柄长0.3-0.7毫米;托叶三角形,长0.8-1.5毫米,褐红色,边缘有睫毛。多朵雄花和1朵雌花或全为雄花组成腋生的聚伞花序;萼片6;雄花:花梗长1-2.5毫米;萼片膜质,黄色,长倒卵形或匙形,近相等,长1.2-2.5毫米,宽0.5-1毫米,顶端钝或圆,边缘全缘或有浅齿;雄蕊3,花丝合生成长0.3-0.7毫米的柱,花药直立,长圆形,长0.5-0.9毫米,顶端具短尖头,药室平行,纵裂;花粉近球形,直径17.5-19微米,具4-6孔沟,内孔多长椭圆形;花盘腺体6,近三角形;雌花:花梗长约0.5毫米;萼片长圆形或匙形,长1.6-2.5毫米,宽0.7-1.3毫米,顶端钝或圆,较厚,边缘膜质,多少具浅齿;花盘杯状,包藏子房达-半以上,边缘撕裂;子房卵圆形,长约1.5毫米,3室,花柱3,长2.5-4毫米,基部合生,顶端2裂,裂片顶端再2裂。蒴果呈核果状,圆球形,直径1-1.3厘米,外果皮肉质,绿白色或淡黄白色,内果皮硬壳质;种子略带红色,长5-6毫米,宽2-3毫米。花期4-6月,果期7-9月。庵摩勒分布区域

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南美有栽培。


  • 暂无相关文章
  • Posted in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