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1

栗壳

栗壳,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的外果皮。分布于辽宁以南各地,除青海、新疆以外,均有栽培。具有降逆生津,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反胃,呕哕,消渴,咳嗽痰多,百日咳,腮腺炎,瘰疬,衄血,便血。

栗壳【中文名称】栗壳【道地产区】辽宁以南【性味归经】味甘、涩,性平,归肺、肝、胃经【毒性】无毒《纲目》【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栗壳功能

降逆生津,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止血。

栗壳主治

反胃,呕哕,消渴,咳嗽痰多,百日咳,腮腺炎,瘰疬,衄血,便血。

栗壳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煅炭研末,每次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栗壳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栗壳药理作用

1、抗菌、抗炎作用。

2、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栗壳相关论述

《广西中草药》:清火,化痰,散结。治咳嗽,痰火瘰疬。

临床应用

栗壳相关配伍

1、治便血,反胃,呕吐:板栗壳煅炭存性,研末。每服3g,开水送服。(《安徽中草药》)

2、治痰火瘰疬:栗壳和猪精肉煎汤服。(《岭南采药录》)

栗壳附注

赵学敏:栗壳,《纲目》载其治反胃、消渴、泻血,此外无他,不知其能解参之力,胜于莱菔。《杨春涯经验方》解人参,栗子壳煎汤服之。(《纲目拾遗》)

加工炮制

栗壳采收加工

总苞由青色转黄色,微裂时采收种仁。剥取种仁时收集,晒干。

药材鉴别

栗壳药材性状

外果皮破碎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片,厚约1mm。外表面褐色,平滑无毛,内表面淡褐色,平坦。质坚韧,易折断,断面凹凸不平。气微,味微苦、涩。

植物学信息

栗壳植物种属

壳斗科植物板栗。

栗壳形态特征

板栗,又名栗、瑰栗、魁栗、毛板栗、瓦栗子树、风栗。乔木,高15-20m。树皮深灰色,不规则深纵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幼枝被灰褐色绒毛。冬芽短,阔卵形,被茸毛。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被细绒毛或近无毛;叶长片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5.5-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相等,叶缘有锯齿,齿端具芒状尖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羽状侧脉10-17对,中脉上有毛,下面淡绿色,有白色绒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长9-20cm,被绒毛,淡黄褐色,雄花着生于花序上、中部,每簇具花3-5,雄蕊8-10;雌花无梗,常生于雄花序下部,外有壳斗状总苞,2-3(-5)朵生于总苞内,子房下位,花柱5-9,花柱下部被毛。壳斗连刺直径4-6.5cm,密被紧贴星状柔毛,刺密生,每壳斗有2-3坚果,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直径1.5-3cm,深褐色,顶端被绒毛。花期4-6月,果期9-10月。

栗壳分布区域

分布于辽宁以南各地,除青海、新疆以外,均有栽培。以华北、西南和长江流域各地栽培最为集中,产量最大。

栗壳道地产区

辽宁以南各地,除青海、新疆以外。

栗壳生长环境

常栽培于海拔100-2500m的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等地带。


  • 暂无相关文章
  • Posted in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