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1

峨眉耳蕨

峨眉耳蕨,中药名。为鳞毛蕨科植物峨眉耳蕨PolystichumomeienseC.Chr.的全草。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泻火,利尿之功效。常用于肺胃热盛之鼻肿,小便短赤,便秘,疮疖久不收口。

峨眉耳蕨【中文名称】峨眉耳蕨【拉丁文名】PolystichumomeienseC.Chr.【别名】万年青、树林株、细脚鸡、草苓子【道地产区】四川、贵州、云南【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归肺、胃经【毒性】无毒【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峨眉耳蕨功能

清热,泻火,利尿。

峨眉耳蕨主治

肺胃热盛之鼻肿,小便短赤,便秘,疮疖久不收口。

峨眉耳蕨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峨眉耳蕨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峨眉耳蕨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志》:治胃热证。用作清热药。

2、《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利尿,利水,治肺胃热鼻肿,小便短赤作痛,大肠火结等症。

3、《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清热利尿。治肺胃热,尿路感染,肠炎等。

临床应用

峨眉耳蕨相关配伍

治尿路感染:峨眉耳蕨15g,金钱草15g,石韦9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峨眉耳蕨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峨眉耳蕨植物种属

鳞毛蕨科植物峨眉耳蕨。

峨眉耳蕨形态特征

植株高20-60厘米。根状茎短而斜升,顶端密被鳞片;鳞片小,棕色,卵形,渐尖头,近全缘。叶簇生;叶柄禾秆色,长5-15厘米,直径达1毫米,上面有沟槽,新叶的叶柄初期通体密被向上开展或贴生的棕色、卵形渐尖头的膜质小鳞片,部分小鳞片的上部增厚,栗色,在老叶的柄上仅残存稀疏的贴生小鳞片;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阔披针形,长15-45厘米,中部宽3-10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浅心形,三至四回羽状细裂;羽片25-40对,密接,大多互生,几无柄,平展或略向上斜展,下部几对略短并略向下反折,阔披针形,顶端渐尖或急尖,下部的近卵形,二至三回羽状细裂;一回裂片矩圆状卵形,在中上部的羽片上有6-12对,基部呈细柄状,两侧有狭翅下延与羽轴的狭翅相连;二回裂片1-4对,羽状、两次二分叉或一次二分叉,顶部的单一;末回裂片线形,宽约0.5毫米,全缘,顶端锐尖,芒刺状;叶脉不明显,每个末回裂片上有小脉1条,不达顶端。叶草质,干后绿色;叶轴禾秆色,上面有沟槽,下面疏被狭长披针形的贴生小鳞片;羽片下面疏被狭披针形或近节毛状的细小棕色鳞片。孢子囊群位于末回裂片上部,生于小脉顶端;圆盾形的囊群盖棕色,膜质,全缘,宽于末回裂片。孢子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超半圆形,周壁形成少数宽的褶皱,表面具细颗粒。

峨眉耳蕨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峨眉耳蕨道地产区

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峨眉耳蕨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1500m的山坡溪谷边湿石或树干上。


  • 暂无相关文章
  • Posted in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