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簕,中药名。为豆科云实属植物喙荚云实CaesalpiniaminaxHance的根、茎、叶及种子。南蛇簕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也有栽培。根、茎、叶具有清热解暑,消肿,止痛,止痒之功效;种仁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根、茎、叶常用于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种仁常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膀胱炎。
【中文名称】南蛇簕【拉丁文名】Caesalpinia minax Hance【别名】老鸦枕头、猫爪簕、苦石莲【道地产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归经】根、茎、叶:味苦,性凉;种仁: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南蛇簕功能
根、茎、叶:清热解暑,消肿,止痛,止痒;种仁:清热利湿。
南蛇簕主治
根、茎、叶用于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种仁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膀胱炎。
南蛇簕用法用量
根、茎、叶、种仁均为9-15克;茎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南蛇簕注意事项
本品性寒,凡虚寒者不宜应用。
南蛇簕药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
南蛇簕相关配伍
1、治感冒发热:南蛇簕(茎叶)9克,甘草1.5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子宫下垂:南蛇簕根60g,五指牛奶根、大力王根各45g,同鸡肉煲服。(《广西特色中草药资源选编》)
南蛇簕附注
南蛇簕种子,部分地区作苦石莲使用。性味功效与石莲子(甜石莲)有别,不宜混用。
加工炮制
南蛇簕采收加工
全年采根及茎、叶,洗净切片,晒干。秋季采果,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鉴别
南蛇簕药材性状
种子椭圆形,两端钝圆,长1.2-2.2cm,直径0.7-1.2cm。表面乌黑色,有光泽,有时可见横环纹或横裂纹。基部有种柄残基,其旁为小圆形的合点。质坚硬,极难破开。种皮内表皮灰黄色,平滑而有光泽,除去种皮后,内为2片棕色肥厚的子叶,富油质,中央有空隙。气微弱,味极苦。
植物学信息
南蛇簕植物种属
豆科云实属植物喙荚云实。
南蛇簕形态特征
喙荚云实又名南蛇竻、莲子簕、蚺蛇簕、石莲藤。有刺藤本,高约4m。各部均被短柔毛。根圆柱形,浅黄色。茎和叶轴上均有散生钩刺。二回羽状复叶,互生,长达45cm,托叶锥状而硬;羽片5-8对,小叶6-12对,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4cm,宽1.1-1.7cm,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圆形,微偏斜,两面沿中脉被短柔毛,小叶柄甚短,其下有1枚小倒钩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萼片5,长约13mm,密生黄色绒毛;花冠蝶形,白色,有紫色斑点,最上1枚倒卵形,长约18mm,宽约12mm,先端圆钝,基部靠合,外面和边缘有毛;雄蕊10,离生,2轮排列,较花瓣稍短,花丝下部密被长柔毛;子房密生细刺,花柱稍超出于雄蕊,无毛。荚果长圆形,长7.5-13cm,宽4-4.5cm,先端圆钝而有喙,喙长5-25mm,果瓣外面密生针状刺。种子4-8颗,长椭圆形,长约18mm,宽约10mm,一侧稍洼,有环状纹。花期4-5月,果期7月。
南蛇簕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也有栽培。
南蛇簕道地产区
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南蛇簕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沟、溪旁或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