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1

赶山鞭

赶山鞭,中药名。为藤黄科植物赶山鞭HypericumattenuatumChoisy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吐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乳痈肿痛,乳汁不下,烫伤及蛇虫咬伤。

赶山鞭【中文名称】赶山鞭【别名】小金丝桃、小茶叶、小金雀、女儿茶、小旱莲、刘寄奴【性味归经】苦,平。归心经【毒性】小毒【药材分类】植物

功效作用

赶山鞭功能

凉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赶山鞭主治

用于吐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乳痈肿痛,乳汁不下,烫伤及蛇虫咬伤。赶山鞭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粉撒敷。赶山鞭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降压作用。

3、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

赶山鞭相关配伍

1、治烫火伤:赶山鞭研粉,调麻油涂患处。(《南充常用中草药》)

2、治多汗症:赶山鞭60g,水煎服。(《广西民族药简编》)

加工炮制

赶山鞭采收加工

秋季采摘,晒干。

药材鉴别

赶山鞭药材性状

全草长30-60cm。茎呈圆柱形,棕褐色,散生黑色腺点,有2条明显突起的纵肋;质稍硬,断面不平坦,中空。叶对生,无柄,稍抱茎,卵状长圆形,散生黑色腺点,近革质,易破碎或脱落。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赶山鞭植物种属

藤黄科植物赶山鞭。赶山鞭形态特征

赶山鞭又名:乌腺金丝桃。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cm,上部多分枝。茎圆柱形,两侧有凸起的纵肋各1条,并散生黑色腺或黑点。单叶对生;无柄;叶片卵形、长圆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3.5,宽0.3-1cm,先端钝,基部渐狭而多少抱茎,两面及边缘散生黑色腺点,下面无乳头状突起。花多数,成顶生圆锥状花序或聚伞花序;萼片5,卵形,先端急尖,表面及边缘有黑色腺点;花瓣5,淡黄色,不等边形,旋转状排列,沿表面及边缘有稀疏的黑色腺点;雄蕊多数,连合成3束,花药上有黑色腺点;子房上位,3室,花柱3,分离。蒴果卵圆状长椭圆形,室间开裂。花期7-8月,果期9-11月。赶山鞭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赶山鞭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杂草中。


  • 暂无相关文章
  • Posted in R1